
新湖南客戶端6月17日訊(通訊員 嚴潔 王梅芳 陳蓉)艾葉香、端午到,東安敲鑼打鼓賽龍舟,家家戶戶掛菖蒲插艾葉,校園內唱童謠包粽子,熱鬧安康過端午。
端午節為每年農歷五月初五,又稱端陽節,圍繞才華橫溢、遺世獨立的楚國大夫屈原而展開,傳播至華夏各地,追懷華夏民族的高潔情懷。有競渡食粽、掛菖蒲艾葉、薰蒼術白芷、喝雄黃酒的習俗。
從農歷五月初四至初六,東安紫溪市鎮淥埠頭村和白牙市鎮馬跡塘龍舟賽先繼開鑼,18支龍舟隊伍千余名龍舟隊員參見競技。只見龍舟隊伍每到之處,沿河兩岸居民都放鞭炮、發粽子、散糖果、掛紅綢、拉橫幅迎接龍舟,沿河堤岸上站滿了觀看的人群。只聽得擊鼓聲由緩轉急,由柔變剛,直擊人心。一艘艘龍舟劈波斬浪,奮勇爭先。岸上群眾心中都有屬意戰隊,臨到沖刺,忍不住高聲吶喊助威,熱鬧非凡。
走進東安的紫水一方、舜皇城、紫瑞華庭等各小區和各鄉鎮場,家家戶戶都灑掃庭除,以菖蒲、艾條插于門眉,用以驅瘴避邪求安康。
在白沙中心小學,為了讓學生充分感受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,更好地了解端午節所寄寓的文化內涵,學校舉行“端午童謠大家唱”活動,各班語文老師更以講故事的形式,對端午節的來歷和端午節的習俗進行了詳細的介紹。“五月五,是端陽;插艾葉,掛香囊;吃粽子,灑白糖;龍舟下水喜洋洋。”清晨的校園里童謠聲聲。
淡淡粽子香,濃濃留守情。天成小學各班級生活老師陪伴在校的留守學生們圍坐在教室里,講述屈原故事,一起包粽子,集體過端午。“這樣纏繞繩子才能綁緊粽子,不然會散掉,煮的過程中不會被脹開。”老師們手把手地教學生們包粽子的訣竅。留守學生們一起折粽葉、裝糯米、裹緊扎繩,親身參與粽子整個制作的過程,大家分工合作忙得不亦樂乎,彼此間分享自己的學習情況和校園趣事,歡聲笑語,其樂融融。
責編:嚴萬達
來源:新湖南客戶端
下載APP